续上篇: 点击阅读
告别了两位欧洲青年,结束了大洋路旅程后,抵达澳洲第二大城市墨尔本。这里是不折不扣的艺术之城,对于我这种半吊子文艺青年来说,充满了吸引力。在大街上,随处可见各种秀以及文化表演,更有大量的艺术展在此处举行。
在墨尔本闲逛了两天后,突然接到一位华人朋友的邀请,说是要带我去山上逛一圈。
尽管这个城市很特别,但是对于热爱大自然的我来说,城市呆太久也会不自在。听到去山里,立马就回去整装待发...
这几天天气都非常好,阳光四射,一大早就坐地铁到了墨尔本东部的华人区与这位朋友汇合。
因为是在微信上认识的,之前只知道他的网名“大眼”,再看看头像非常青春还以为是热血小青年。
直到见到本人坐上了他的车,才发现原来是大哥级的,哈哈哈~不过谈吐间感觉心态非常年轻,又十分沉稳,是那种一见面就能让人信任的伙伴。
一边闲聊一边往山里进发,准备去约定好的地方跟他的小伙伴们汇合。
大眼哥告诉我,他们是一个越野俱乐部,叫做“澳野俱乐部”。听到俱乐部,我立马条件反射地问了一句:“是会员制的么?”
他听后大笑了一声,说:“什么会员不会员,都是朋友一起玩的”。
一路上给我讲了许多关于这边的生活情况,很快就到达了大家见面的地点。
其他朋友已经先到了,开始互相交流车况。大眼哥开始给大家介绍我后,很快就聊了起来,好在我也开过几年车,对车还是有点最基础的了解(非常之基础)...
几个朋友打开自己的发动机盖,探讨起车辆性能来。看得出来他们都喜欢自己手动改车,所以这也是我学习的好机会。
在澳洲大部分住宅都有一个车库,自己动手改装机械或者制作工具,是一种车库文化,也是非常酷的一件事情(甚至很多乐队或者创业公司办公都是从车库开始)。当地人从小受到这种氛围熏陶,动手能力都非常强。这里的小伙伴们,看得出来也已经融入到这种氛围中来了,更多的还是对车的热爱。
男人之间一旦有的相似的兴趣爱好,立马就会成为朋友,再加上又是华人,感觉一见如故。
开始向山里进发,所有车辆通过无线电同一频段联系,对讲机里一直不断地传来大家的笑语。开玩笑说,我就是今天的摄影师了,所以必须燃烧快门,抓拍各种瞬间~
从这里开始就要进入越野路段了,路线是小伙伴们在地图上的找的,所有人都是第一次探索,据说难度不大。
突然一起靠边停车,我以为前面发生了什么。
原来是要给轮胎放气,以此增大摩擦力。本来以为就是一般的沙石路段,最多陡峭一点。后来才知道放气是非常有必要的...
大眼哥很快就熟练地完成了,有的朋友可能没有经常操作这个步骤,有些拿捏不准,经过互相配合也顺利完成。
顺便也给我讲解了一番越野车的一些构造和细节。
趁着大家还没完全弄好,我在周围闲逛了一下,突然在路边发现了一只弓箭,原来也有人在这个区域打猎,不知道是不是和我之前一样在夜里放箭丢失的。
也意外的发现了“澳野”俱乐部的英文名居然是“oh yeah”真是有才的音译,逗逼的风格我喜欢~
全部搞定后,终于要开始今天的第一段挑战路段了,大家都开始兴奋起来。小吉姆尼开道,带着我们拐入小路。
还没走多远就停住了...下车跑到前面一看,这路确实很有挑战性。强冲肯定是不行的,只有一辆一辆地过,所有人都下车开始研究方法。
小车很有优势,几下就上去了,后面体型较大的家伙们可就吃力了。车距太长,很容易悬空,用不上力。
几番折腾之后,大熊同学准备拼了,拉高转速,直接硬冲上去,轮胎各种尖叫,灰尘四起,还好运气不错,利用速度成功过去了,众人都捏了一把汗。
接下来轮到幽默的leo同学了,这天他貌似舌头被烫了,讲话我们还有点听不清楚。天气不错也带着家人来兜兜风,享受一下大自然。结果一来就遇到这么猛的路,非常尴尬,先把小朋友转移下车,要是甩得太猛烈还是不太安全。
但是运气不好,轮胎陷入低处,底盘被挂,再往前就会卡住,大家找来木头开始往坑里面垫。团队配合的画面出现,一起动脑筋解决问题非常有激情。
经过一长段时间的努力以后,还是无法成功过去,商量以后决定后面几个车先倒退。从主路往前去和爬上去的两位汇合,然后先找地方吃午餐。
走到路口汇合处,爬上去的两辆车也终于下来了,不过大熊同学因为冲上去时“用力”过猛,车子好像有点不正常了!
再次靠边停车,大家围上来一起检查。打开发动机盖,已经有些冒烟,最后确定为水箱的水烧干了。然后所有人拿出各自的矿泉水,开始给这机械怪兽灌水。
一瓶又一瓶,好像永远喝不饱。最后终于填满它了,才敢继续前进。
倘若一个人出来玩越野,还是不要冲动比较好,出故障卡在半路也是很麻烦的一件事。任何运动都是如此,理性与激情总是很难拿捏,还好有大家在,这点问题算不了什么。
问题解决,继续前行,来到一个营地。地上有生火的痕迹,马上开始找材准备开始做饭。
火生起来之后,leo大厨拿出从家里准备好的包子,开始发挥手艺。
大家也拿出带来的食材开始各种加工,对于已经很久没有野炊的我来说,这种氛围还是有点小时候去踏青的感觉。
逗逼的伙伴们
大合影
天色还早,吃饱后决定继续前行,挑战另一条道路。有朋友表示让我坐一下不同的车,体验一下性能的不同。
所以我开始换到前面的吉姆尼去,果然感觉是差别很大,更短的车距使得它在小路上发挥得游刃有余,也更颠簸。
很多人可能不会理解越野的乐趣,认为有好路不走,为啥要来跑烂路玩。其实同所有的户外运动一样,克服困难是一种挑战,是大部分男人都会热爱挑战的过程,也是跟大自然亲密接触和博弈的美妙过程。
听说不久后,这里为了开发旅游,会修一条大道,像这种原生态的路段也会越来越少了。看来就算是生态保护极好的澳洲,也避免不了现代文明发展带来的变化。
走着走着,路突然中断了,不知什么原因,几棵大树倒在中间,没有办法过去。只好原路返回。
今天难度最大的一段出现了,完全是石头路。所有人都下车,开始燃烧快门,准备一辆一辆地爬。
轮胎在石头上摩擦,发出巨大的声响,散发出胎胶的味道。几乎没有谁能一气呵成,基本都被卡住进退两难后,一点一点尝试才能爬上去。
大眼哥今天开来的大车就更加困难了,还好只是挑战一下,都玩得很开心。
接着一起爬到最高处,眺望远方的城市墨尔本。
突然从森林中串出两辆越野摩托车,停在我们面前。
上前简单交流了一下,他们对每条路都非常熟悉,并给了我们一些建议,应该是常年在这一代活动的。
临走时拉起车头,很炫地给我们秀了一段,非常酷。对于他们来说,也许只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运动
夕阳西下,是该下山回家的时候了。透过远方的薄雾,映红的晚霞,好像将这片原野点燃了一般。
小伙伴们的身影也随之映入了我的镜头,也将这种生活态度印进了我的心中。
回想起刚见到大眼哥时,我不加思索的问出的那个关于“会员”的问题,或许正是因为我们国内的现状。各种兴趣爱好的俱乐部,都用会员来捆绑你消费,没有用心经营和服务,一切向钱看。使得我们的一些其实本来能够很平民化的运动,被抬高到普通人消费不起。更夸张点就连剪个头发都要骗你办会员,不知道多少理发店拿够会员费就走人的。(话说我自从留长发以来,很久没去过理发店了,有点跑题了,咳咳咳...)
还没开始付出,就把回报算尽了,这种短视的商业模式,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。让我们越来越忙,越来越不知道钱都花哪了,除了挣钱,会做的事情越来越少...
而这里的这种生活方式,却像一缕清风,带来了我对这些运动以及俱乐部模式的全新看法,同这片山林一起带给了我全新的气息。
说来也奇怪,好像任何事情都是有铺垫一样,告别这群可爱的小伙伴之后,后面的一个月旅程,就真的告别城市了。遇上了一些更“野”的伙伴们,开启了长达一个月的野营自驾之旅。每天在不同的地方露营,在星空下帐篷中感受最原生态的澳洲。
从和这三个德国人结伴开始,就正式进入了原生态野人模式。
未完待续...即将更新《狂野澳洲(五)》
关注订阅公众号后收看
每周更新
系列相关文章点击浏览:
只讲述最真实的故事
微信号:guangyingwh
长按下方二维码,关注订阅
Copyright © 出行信息网